目前,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传统基建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在日趋减弱。
以5G、特高压、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基建,迎合了数字化时代的产业升级需要。而电能的应用被成为能源领域的第三次重大革命,引导社会生产进入技术密集型时代,规模化生产、批量化生产应运而生。过去几十年,电力为我国工业、农业等产业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很多新型产业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为技术发展、科技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持。
近几年,在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引导下,国家电网在特高压、智能电网、柔性直流输电、大电网安全控制、新能源并网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在特高压领域,2012年,国家电网自主研发的“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7年,中国电网自主研发的“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特高压:未来能源主动脉
特高压全称特高压输电技术,指的是1000kV及以上的交流电和±800kV(±750kV)及以上的直流电传输技术。在特高压之下还有高压、超高压,其中高压线路指的是电压等级在10kV~220kV的输电线路,超高压指的是电压等级在330kV~750kV的输电线路。
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对输电距离与输电容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促使输电技术不断进步,更高电压等级的电网持续发展。电压等级越高对技术的要求也就越高,因此,输电网的电压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电网容量、覆盖区域、输电距离以及输电技术水平。
一直以来,我国输变电行业都处于追随地位,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这一局面,确立了我国输变电行业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堪称新时代的中国重器,是中国制造的“金色名片”。
以下内容均来自移动互联网时代趋势观察家袁国宝的著作《新基建:数字经济重构经济增长新格局》。
“十三五”以来,我国风电项目有序发展,相关技术不断进步,成本持续降低。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末,全国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1.89亿千瓦,已达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90%。其实,早在2012年,我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就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装机大国。
我国发展风电的缘由与许多国家一样,为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降低大气污染。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日渐严重的雾霾加速了我国风电发展进程。2012年冬,雾霾使我国1/4国土面积上近6亿人深受影响。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尽快调整能源结构。2014年5月,为防治大气污染,国家决定加快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提到的12条重点输电通道建设,其中就包括“四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同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放到了重要位置。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再一次坚定了发展清洁能源的决心。2016年3月召开的“两会”,将“特高压输电”正式列为“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并将其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至今,从风电到特高压,我国一直在以新技术、新方式探索新能源,推动能源革命的开展。
一、科技创新:推动节能减排
过去几十年,我国电力发展始终坚持“就地平衡”的原则,哪里有需求就在哪里建电厂。因为东中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对电能需求较大,所以这些地区聚集了大量火电厂,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作为快速发展中国家,我国能源消费在世界排名第二,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已经达到了区域环境质量达标值允许的最大排放量。
对于我国来说,调整能源结构、防控大气污染已经迫在眉睫。特高压电网建设与运营将使这一情况发生极大改善。据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2011年,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累计送电209亿kW/h,其中华北地区向华中地区输送火电130亿kW/h,相当于420万吨煤;华总地区向华北地区输送水电79亿kW/h,帮助华北地区减少燃煤255万吨。
特高压电网被誉为“电网高速公路”,在节能减排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不仅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还能使环保空间实现优化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减少煤炭燃烧及二氧化碳排放,真正实现节能减排。
二、能源革命:开启绿色能源之路
受益于“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上海成为世界最大的“绿色城市”。据统计,四川向家坝每年要通过这一线路向上海输送350亿kW/h的水电,减少燃煤16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00万吨。
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达到了70%。在全国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形势下,四川地区的水电优势将通过特高压不断放大。目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能源消费需求持续增长,节能减排形势非常严峻。在此形势下,我国必须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以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谋求可持续发展。
风能、水能、核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要想利用,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转化为电能。我国的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西藏等地,风能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等地和东部沿海地区,太阳能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的沙漠、戈壁滩等地,而能源需求大省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中和华东等地。
为满足清洁能源大跨度调运与配置的需求,我国必须建立大容量、远距离的能源运输通道,即特高压电网。为此,加快特高压工程建设也就成了必然之举。2017年底,“四交四直”特高压线路全部投入运营,华北电网初步形成特高压交流网架,京津冀鲁新增受电能力3200万kW,长三角新增受电能力3500万kW,每年可减少排放96万吨二氧化硫,53万吨氮氧化物和11万吨烟尘,防控大气污染的效果显著。
借西部、北部地区的清洁能源助推东中部地区的能源消费转型,特高压已成为我国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渠道。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特高压工程的投资规模比较大,新增就业岗位比较多,在稳定经济发展,普惠民生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20年,国家电网公司明确在特高压领域投入1128亿元,这些项目可以带动2235亿元的社会投资,整体投资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特高压的产业链非常长,包括电源、电工装备、用能设备、原材料等,环环相扣,具有极强的带动能力。例如,疫情逐渐稳定后,国家电网的特高压项目复工,带动一大批设备制造企业复工。湖南长高高压开关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该公司与国家电网公司签订合同,要为“青海—河南特高压项目”提供2300万元的设备。
一、拉动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引擎
特高压工程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长期的,可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一方面,特高压将我国的能源中心(西部、北部地区)和负荷中心(东中部)连接在一起,以西部、北部能源支持东中部经济发展,同时让东中部以其他形式反哺西部、北部,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又解决两端的发展难题。对于我国来说,这是均衡区域发展、改善国计民生的重要举措。
另一方面,过去,我国电气设备制造行业一直坚持“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发展模式,特高压成套输电设备的成功研制彻底打破了这一模式,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实践取得了重大突破,完成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乃至“中国引领”的转变。作为世界顶尖的输电技术,特高压工程建设不仅能够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还能促使国家产业转型升级。
除此之外,特高压技术的发展不只惠及中国。随着我国特高压技术与设备相继“走出去”,特高压还能造福世界。总而言之,作为“新基建”的重点项目,特高压具有长期竞争力,是我国谋求未来发展的重要技术与工具。
二、未来投资机会与市场空间
(1)新一轮特高压建设已经启动
2020年1月,国家电网发布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计划,明确要在全年完成7条特高压线路的核准工作,3条开工,4条预计在2021~2022年开工。建设一条特高压线路一般需要2~3年的时间,所以,随着新核准的特高压线路数量不断增加,未来五年,我国特高压线路长度将持续增长,有望在2025年突破4万公里。
在投资规模方面,我国新一轮特高压项目计划建设12条线路,投资1500亿元。其中,3条线路计划在2020年开工,涉及投资金额600亿元。
(2)“一带一路”催生国际合作新机遇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推进,以特高压为代表的国际能源合作有望成为我国高新技术“走出去”的典型代表。据统计,目前,国家电网与周边国家合作建成的互联互通输电线路已有10多条,并计划继续推进与俄罗斯、蒙古、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合作,计划到2030年完成9项跨国特高压输电工程。
三、我国特高压行业重点关注领域
(1)特高压核心设备
在大力推进特高压建设的过程中,特高压核心设备需求将大幅增长。为此,相关企业要对直流控制保护系统、换流变压器、并联电抗器、主变压器、GIS组合电气等核心设备予以重点关注。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建议对并联电抗器(1000kV)、变压器(1000kV)等特高压交流输电设备予以重点关注。
(2)原材料领域
原材料领域的相关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产业化水平较高,资金回笼周期较短,短期内可将硅钢、铜、绝缘材料等视为重点关注领域。
(3)智能电网
目前,智能电网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电网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信息通信需求将持续扩大。在电力信息通信领域,可将移动通信网和卫星通信网的相关应用视为重点关注领域。在硬件领域,可将智能电表作为重点关注领域。在电力数据领域,可将电力领域的专业化云平台、国网云、能源大数据视为重点关注领域。在人工智能与区块链领域,可将电网调度、绿色证书、电子发票、光伏补贴等视为重点关注领域。
(4)泛在电力物联网
目前,泛在电力物联网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可将传感器、柔性输电技术视为重点关注领域。从中长期看,随着电力物联网不断发展,各区域的信息化与自动化水平将不断提升,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和国网信息化建设领域将出现一些投资机遇。